钢丝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钢丝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建院80周年医院管理高峰论坛《新闻》

发布时间:2020-08-28 18:14:58 阅读: 来源:钢丝钳厂家

“栉风沐雨,守护健康八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再创辉煌”,12月21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建院80周年医院管理高峰论坛。

从1937年创建至今,80年的峥嵘岁月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担急难险重之责,一代代医护人员砥砺奋进,勇攀高远崎岖之峰,谱就无数生命赞歌,推动医院一次次华丽转身。

如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发展成拥有3500张床位,4100多人,内设两家专科医院,拥有五所分院、两家护理院、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集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国首家“双料”通过国际JCI认证和HIMSS七级评审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晓春也对第一医院8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第一医院长期以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在医疗教育科研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他也期望第一医院继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守护百姓健康;在新的起点,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打造福建省东南医学中心,助力福建省医疗事业更进一步发展。

作为如今第一医院的“掌舵者”姜杰院长感恩道,第一医院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和一代又一代“一院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所做的一切,践行了‘仁心仁术,至诚至善’的院训,诠释担当、勤奋、德技双馨的‘一院人’的精神。在党的十九大开辟的新征程中,第一医院将立足新起点,紧紧围绕‘健康中国’蓝图,奋发图强,改革创新,加强管理,提升医疗水平,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厦门以及周边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0周年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开幕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杰院长讲述第一医院80年发展历程

砥砺奋进 勇攀高峰

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1937年成立时的医院只是一个临时门诊,而到1941年前后,医院外科已能进行肾脏切除等较为复杂的手术,抢救伤员时开始应用输血手段等,这些都开我省先例。而新中国成立后,一院人勇攀技术高峰,医院快速成长,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那时,医院已能开展如胃次全切除术、食道癌切除等大型手术。1958年底,开展狭窄性心脏病行心包剥离术,脾肾静脉吻合术,二尖瓣剥离术等,奠定了我省胸外科较高的基础。七十年代虽然动荡,但医院创建了闽南地区唯一的皮肤科医学真菌室;首次采用异种皮(猪皮、鸡皮)覆盖创面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90%的特重烧伤患者;心胸外科1976年开展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医院开始迎来高速发展的春天。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多项疑难手术,还发现我国首例波氏假性霉样真菌致皮肤肉芽肿等等。承担着全厦门市主要的急症(约90%以上)抢救工作,试行24小时急症应诊制。

21世纪以来,更是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学科建设上不断细化,发展至今已拥有52个临床医技科室, 2大国家重点专科,各学科在省内、国内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技术上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成功开展了各种高精尖创新手术。科研也有了新的发展,如今已有7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0多项课题,70多项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600多篇SCI论文。建立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研究平台、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厦门大学医学院院级平台。在医院管理上,已摘获两大颇具含金量的国际化金字招牌——JCI和HIMSS EMRAM七级,建立了国际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体系。

1937年5月1日,“福建省立医院” 在福州吉祥山正式成立,那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勇担责任 济世为怀

真挚朴实的爱呵护群众的安康

在80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一院人”从不忘自己肩上的社会使命,不忘救死扶伤,济世为怀。他们用真挚朴实的爱、高度的责任心及崇高的医德来呵护广大群众的幸福与安康,不管在哪个时代,温暖感人的故事比比皆是……

50年代初,当时的药房商铮主任,接到任务要自制输液的任务后,做好给病人输液时,病人出现了发热症状。尽管患者很理解,愿意继续尝试。但商铮主任心里非常过意不去,此后每次输液都先自己试针,在确保没有反应后再把本批次液体给患者使用。老院长王志超更是关心体贴患者,当贫困患者来看病时,要么特批免费看病,要么自己掏钱给他们看病,深受患者爱戴。1963年他去世时,很多百姓自发前来送行。

70年代,X光室要开展支气管造影,杨为荫、蔡尤墨还有两位实习生,首先在自己对方身上插管操作,使造影得到成功;外科刘金凤在一次抢救一个闭肛的小孩时,患儿从口中吐出大量污物,有塞住咽喉停止呼吸的风险,在这危急时刻中,她不怕脏不怕臭,自己用口对口的办法,把污物吸出,使这患儿得到了救治。

1981年一起爆炸事件,当天晚上8点多,半小时内90多名医务人员闻讯后,都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共接收了48名伤员。1990年大年初一凌晨,接到出海抢救上海远洋货轮船员的紧急任务,接任务的医护人员毫不犹豫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立即携带药械出发,顶着狂风巨浪,在海上颠簸20多个小时将病人接回医院救治。

进入21世纪,每逢危重症救治和重大保障任务,第一医院也总是勇挑重担,“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来袭,奋战在治病救人第一线;汶川地震、BRT公交车爆炸,夜以继日抢救危重症伤员,在BRT爆炸后接到抢救任务20分钟内,206名医务人员迅速回院参与急救。在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保障工作中,第一医院用国际化专业化医疗服务全方位为金砖保驾护航,赢得了广泛赞誉。

50年代门诊楼(内部)

现在的第一医院门诊不仅提供人工预约挂号结算服务,还提供各种自助服务,形成了以“全预约、全自助、全回访、全覆盖”为核心的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历史沿革】

1937年8月,在爱国华侨胡文虎20万元捐资下,“福建省立医院”在福州吉祥山正式成立,那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

抗战期间,1938年8月内迁沙县,1939年6月再迁南平。

1946年上半年南平省立医院搬迁厦门,接管厦门市立医院;1947年1月25日更名为“福建省立厦门医院”。1949年12月兼办厦门高等护士职业学校,1950年负责创办和管理厦门医士学校。

1951年更名“厦门市立第一医院”,1953年迁入现址上古街10号。

1958年厦门医学院创办,1959年9月成为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

1962年更名“厦门市第一医院”。

1966-1976年“文革”期间,在动荡中努力维持着基本的医疗功能。

1980-1990年代,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的引进。

1993年、1994年先后成为福建医学院教学医院、福建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恢复教学和实习工作。

2002年5月加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医院”牌子。

2003年-2008年,陆续接管杏林医院,市第二医院鼓浪屿院区,思明区医院,及鹭江、中华、厦港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了翔安同民医院、市爱心护理院。

2007年2月第一医院再次以全省地市级医院第一名的成绩,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5]。

2010年4月,更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5年,先后成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医院。

2016年4月,正式启动互联网医院模式,为福建省首家。

2015年9月,福建省首家通过JCI学术医学中心论证;2017年8月,福建省首家通过HIMSS EMRAM七级评审。

战舰大海战单机破解版

我叫张小盒下载

彩块消除手游

怒战雷霆破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