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钢丝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新闻)

发布时间:2021-11-25 10:24:16 阅读: 来源:钢丝钳厂家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 更新时间:2010-9-20 6:31:17   “人口红利”消失,决策者未来难免会决定延长退休年龄。但因牵涉众多普通劳动者利益,这往往也是最后的选择

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近日的一段模糊表态,再度引发舆论热议。最终,人保部作出目前不会调整退休年龄的明确回应,风波告一段落。

“我国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2010年9月1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面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提问时作此表态。这立刻激发了退休年龄将要调整的猜想。

一片反对之声。网上一项关于“你支持推迟退休年龄吗”的调查,20万网友参与投票,92%投了反对票。

国外的情形也颇相似。就在9月7日,为抗议法国政府推出的退休体制改革法案,据称有45万法国人参加游行示威活动。

面对舆论的反应,2010年9月15日,人保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此前的9月13日,人保部养老保险司的官员也向本刊记者确认,当前不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但不少学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延长退休年龄近年来被频繁提及和关注,体现了中国现在老龄化危机日趋严重,且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延长退休年龄常被看做应对养老金缺口最为立竿见影的办法,但因其牵涉众多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往往也是最后的选择。

老龄危机应对乏力

上世纪末至今,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一项措施,延长退休年龄屡被提出。

一个最主要的压力,来自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应对老龄化压力,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企业养老保险体系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型。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在企业全面实行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所谓“现收现付制”,就是用当代劳动者缴纳的养老费支付退休劳动者的养老待遇,当年提取,当年支付完毕,不做任何积累。这一制度所对应的社保基金账户,是一个用全社会工作一代当期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来支付退休群体养老金的统筹账户。

随着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工作一代需要供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5%,赡养比已达到11.6%,即每100名劳动人口要负担11.6名老年人。有研究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退休人员将超过1亿,在职职工对退休人员的比例低至2.5∶1.

基金积累制,则是指一个养老金计划的参加者,通过他及其雇主在其工作期间缴费,把一部分劳动收入交由社保经办机构,建立相应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将这些不断积累的资金用于投资,等参加者退休后,该基金再以积累的养老金和投资所得回报向他兑现当初的养老金承诺。这是一种把劳动者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即把以往代际抚养模式改为劳动者自我供养。但这一安排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基金自身能够有效保值增值。

目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运作方式为: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20%缴费,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个人每月缴纳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累积,以培养个人责任意识并缓解统筹基金压力。学界对此种模式颇多赞扬,称其“既能缓解未来养老金支付危机,又能够实现代际再分配功能与激励功能的结合”。

而事实上,这一美好愿景很难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缺口过大,而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又缺乏保值增值的能力,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进程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

大量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弥补统筹账户的空缺,形成了空账,有学者测算认为缺口高达1.3万亿元。虽然政府逐步开始用财政资金进行填补,但远远不够。

本世纪初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注资,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国家试点,但截至2009年底,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所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不过1569亿元。虽然目前统筹账户有着超万亿的结余资金,但若将其用于填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现收现付的压力将立即显现。

与此同时,逐渐扩大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保值增值的能力。在这部分基金中,中央财政补助的部分已在2006年底交由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管理,而地方政府自筹的财政补助以及个人账户缴纳的资金,根据现有规定只能存银行、买国债。在某些省份,目前这笔补助资金其实仅纳入财政专户保管,每年根据活期存款利息登记收益。

据测算,当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而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为2.22%——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未能按制度要求实现保值增值,反而处于缩水状态。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管理的方案已酝酿多年,然而迟迟未有出台迹象。

据本刊记者了解,一直传说今年出台的个人账户投资办法目前将继续搁置,年内恐难出台。而个人账户最终的支付差额,仍需统筹基金负担,反而加大了统筹基金压力。

争议退休年龄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达到退休年龄并不仅仅意味着退出劳动力市场,更意味着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因而,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增加了养老基金的供给。

在中国,由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上述困境,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延长退休年龄更显得简便易行。

面对巨大的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近年来各国的改革,都有提高退休年龄的普遍倾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告诉本刊记者,在与养老基金相关的几个指标中,赡养率是最为敏感的一个。每推迟一年退休年龄,不仅减少一年支出,更增加一年的收入,对于平衡养老基金的收支效果极为明显。

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另一些学者对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则显示,退休年龄每提高1%,基金缺口缩小1.949% ,如果退休年龄提高五年,那么基金缺口将缩小22.69%。

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依旧延续上世纪50年代的标准: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女性工人为50岁。相较于当前73.05岁的平均寿命,在不少学者看来,该退休年龄已明显偏低,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虽然如此,在当前旧账尚未弥补、政府责任未落实到位之时,若率先采取推迟退休年龄的方式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势必牵动收入分配格局的重组。

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企业职工。

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职工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延迟退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一位自称国企的下岗女工的网友在财新网留言说:“我坚决反对推迟退休年龄,因为我们这些下岗女职工年龄大都超过45岁,想出去找工作很难,也没有企业愿意招雇年龄这么大的人!”

更多反对的出发点,源于自身养老金收益之失。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稍作计算,便知道推迟退休年龄是“得不偿失”。

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退休年龄越晚,缴存年限越长,计发月数越少,每月领取的待遇便会提高,但总额是不变的。另一部分,则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仅增加1个百分点,职工却要多缴一年的费、少拿12个月的待遇。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

不过,对于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所面临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王延中即介绍,一些公职人员,例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对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联,要求男女同龄退休。

事实上,除了学者对于老龄化的担忧,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主要来自于这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均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远远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这种反差亦成为企业职工强烈反对延长退休时间的理由。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等于是用企业职工创造的财富,供养了更多无需缴纳保险费的“公务员”。

鉴于此,不少学者表示,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涉及多方利益,在未能理顺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格局,并穷尽其他应对老龄化措施的情况下,不可能草率出台。

就业权衡

实际上,人保部多年未能正式将延长退休年龄提上议事日程,更多是出于对就业压力的考虑。在9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进行研究”。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也表示,目前来自就业与社会保险两个方向的冲突和矛盾明显。

不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王延中看来,当前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充分,但已开始逐步走向劳动力的短缺。拐点何时到来,学界说法不一。“但等到人口拐点到来时再调整退休年龄,则为时已晚,需要现在开始早做打算,循序渐进。”

这一观点在学界基本成为共识。学者普遍赞成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折中方案。申曙光即建议,“可以现在公布一个目标,例如2015年开始逐步延长,给社会一个充分的讨论、准备的时期。”

至于延长退休年龄是否会挤压就业,学界仍有不同观点。不少专家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并不会挤压就业。

问题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人保部官员介绍,2010年中国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当前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岗位缺口达到1200万。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为数约1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在不少反对者看来,推迟退休年龄,势必挤压年轻一代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强调编制名额的正规就业部门,老人不退,新人的就业、晋升机会将受到严重影响。

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内部便普遍实行内退、早退政策,以为职工子弟提供就业机会。

一些学者的测算也显示,如果从现在起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增加的劳动人口将达到3000万-4000万,这无疑会使整个社会无法承受过大的就业压力。

但王延中并不认为早退或者提前退休,就能给年轻人腾出工作岗位。他说,很多提前退休的人,依然在以其他方式就业。只是从正规就业转向了非正规就业,而就业的总量并没有变化。

人保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亦持相同观点,认为退休后再就业者反而有特殊的竞争优势,因为新的用人单位不需要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所以提前退休的人并没有为年轻人腾出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率,已经高达30%以上。若将退休年龄提高,企业的负担无疑将更为沉重,也缺乏创造新岗位的动力。为此,左学金建议,未来在延长退休年龄的同时适当降低企业缴费费率,不仅减轻企业负担,也提高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徐州成人高考报名官网

扬尘环境监测

盐酸达泊西汀

成都除甲醛

河源高空作业车租赁

深圳电子产品销毁公司

碳纤维板厂家